“大家”说 | 赵利剑:全球化时代 孩子需要怎样的历史教育?

最新校园新闻

2018-02-09 10:46

1

“在最好的学校当最好的历史老师”,这是他的职业理想,更是他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。在北京四中执教的过程中,他凭借优异的教学成绩,被评选为“北京市学科带头人”、“北京市骨干教师”,并成为教育部“普通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”历史课程团队的核心成员。


他还是众多学生心中“永远的男神”。从广泛的兴趣爱好中,他不断汲取精神养分,让历史课堂充满人文魅力;在师生关系中,他恪守人格平等和学术平等,坚信教育永远是人陪伴人成长的过程。


在他看来,历史教育不仅能让孩子触摸过去,更能从中得到面对当下和走向未来的力量。在国际化学校,历史教育势必将更加活泼多元,成就老师和孩子的共同成长。


他的博学、深思、睿智和品德,必将传递到南海之滨。


2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赵利剑老师现场采访照片


3

1987年高考过后,赵利剑老师考入北京师范学院(今首都师范大学)历史系,并在毕业后如愿进入北京四中,成为一名历史老师。谈起投身历史教育事业的初衷,他直言自己的想法非常简单。“当时只考虑自己的爱好和是否适合这个职业。教师是我向往的工作,历史也是我最感兴趣的学科。


除了对历史的热爱,他的爱好也十分广泛。 “读书”在他的兴趣排行榜中稳居第一位。在他看来,这首先是一名合格历史老师的必备修养。“给学生讲述和分析历史事件的时候,老师首先要有自己的观点。这些观点从而何来?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和吸取其他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,将其与自己的授课内容相融合。可以说,不读书就没法教历史。”


不过,赵老师对读书的热爱早已超越了工作的需要。“人们总说不能贪,但我觉得唯独在读书这件事上,我可以‘贪得无厌’。”在赵老师眼中,读书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。“不管外界环境多么不尽如人意,拿起一本书,我就可以给自己打造一个属于我的世界。这种精神享受是其它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。”


此外,他还热衷于古典音乐、足球、朗诵和戏剧表演。说起自己记忆最深刻的那场戏剧,他依然回味无穷。“一开始四中话剧社的学生根据《左传》演了一场《郑伯克段于鄢》,我们几个戏迷老师看了以后也跃跃欲试,没想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。” 赵老师在其中担纲主演郑庄公。他回忆道,剧本最初是按照大型小品的规格来编写的,但经过反复修改,最终变成了一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话剧。对此学校也给予了大力支持,不仅拨资金购置服装,还请来了专业的导演及灯光舞美师。“我们的演出没有任何报酬,白天一下课就要去排练,有时候到晚上十点多才结束,累得不行。但大家因为共同的爱好聚集在一起,反复讨论台词该怎么念、服装该是什么样子……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在精神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。”



“拥有有趣灵魂的人,会在人群中发着光。”用这句一度风靡网络的话来形容赵老师恰如其分。他常说,“一个人是否有趣,除了自身性格之外,还跟他的兴趣爱好有很大关系。爱好多一点,会让自己活得更饱满,也能在相处中给别人带来更多乐趣。”

4

在他眼中,教育是为了让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,使孩子学会善待自己与他人。在这一过程中,历史教育扮演着怎样的角色?它的独特价值体现在何处?


经过近三十年的教育探索,他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答案:“历史的核心是人。从历史人物的经历中,孩子们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,不断沉淀积累人文素养。在所有学科中,我认为历史所蕴含的人文养分是最丰富的。”


与此同时,也正由于历史内容的庞杂丰厚,不少孩子纷纷抱怨需要记忆的内容太多。尤其是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在网上仅用几秒钟便能找到大量史实资料,是否还有必要让孩子辛苦记在脑中?


在赵老师看来,答案无疑是肯定的。“不管是评价人物还是得出观点,历史学都要求必须以事实为基础。如果你不了解这个人物,又何谈进行恰当的评价?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学习方式,让孩子们知道分析问题要建立在掌握史实资料的基础上,不能空发议论,更不能人云亦云,要实事求是,对自己的言行负责。” 


他特别谈到,在分析、评价史实时,目前国内外的历史教育存在较大差异。国内历史教育更强调答案的标准性和唯一性,也因此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思维。“孩子要形成自己的看法,首先需要了解多种不同的观点。如果他们从小到大只接受一种观点,谈不上选择,更不会形成自己的见解。”在课堂上,赵老师也注重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观点。“历史老师应该告诉学生,教材上为何得出这样的结论?它的推导方式是什么?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观点?这些观点又是怎样得出来的?老师要开拓学生的视野,把多种观点都摆出来,让他们自主判断和选择。”


他始终恪守着这样的教育理念,他的课堂也因此常常充满人文光辉。如今依然有不少学生记得,在“9·11”事件发生的第二天,按照教学进度,赵老师本应讲授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。“但我马上发现学生的关注点都不在这上面。于是就提议,我们共同为昨天事件中的罹难者默哀一分钟。后来一整节课我都在讲‘9·11’事件。”对此,有位北京四中毕业生在博客中记录道:“在谈到对‘9·11’恐怖事件的看法时,赵老师说,那些社会上的欢呼声是幼稚的,是一种人性的泯灭。试想其中若有他们自己的家人,又当何以处之?听了老师一席话,我心中充满了内疚和自责,因为我也曾欢呼过。我不禁自问:‘你的理智与良知在哪儿?’赵老师的话时刻警醒着我:凡事要理智,切莫做癫狂柳絮、轻薄桃花!


5

在北京四中,赵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已成为美谈。“我们班主任!我心中永远的男神赵利剑!他做我班主任的时候才二十八九岁,却和十六七的小朋友那么认真地讨论人生,那大概是我最较真的时候吧。”一名学生在微博上这样写道。


在赵老师看来,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人际关系的一种。“在现代社会中,维持所有人际关系的第一守则就是要平等。不管学生多幼稚或多浅薄,老师首先要尊重他,将他看成独立的‘人’。我们必须意识到,任何知识都不可能马上学会,否则要老师有何用?” 


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。对此赵老师认为:“孩子要成为他自己,首先要知道自己是谁。他需要在探索中不断调试,这过程中必然也会犯错,这很正常。老师不应把自己摆在天然正确的位置上。” 


除了人格平等,赵老师也强调师生之间要做学术平等。他十分赞同韩愈在《师说》里所说的“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,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”。在他看来,如今孩子们获得知识的渠道非常丰富,甚至可能在某些专业领域超过老师,因此老师也要向学生多请教,切不可盲目自大。


正如赵老师所言:“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,老师要了解孩子的需求,在他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,用恰当的方式给予帮助。这样的师生关系肯定不会差。教育永远是人陪伴人成长的过程。

6

在蓝湾未来领导力学校,孩子们将被培养为兼具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的未来引领者。为此,学校致力于打造本土化的高端国际教育体系。作为重要的课程组成部分,历史教育将呈现怎样的面貌?


在赵老师看来,国际学校的孩子绝不能抹去自己的文化底色,这正是历史学科要挑起的重担。“我们的孩子应认识到自己首先是中国人,只有了解中国历史文化,才能清楚知道自己是谁。”同时赵老师提醒道,任何一种历史文化都不是十全十美的,如果孩子们只学习国外历史文化,将失去安身立命的根本。但若只了解本国文化,又将走向保守和狭隘。“在国际化学校中,最理想的历史教育是把二者相结合。让孩子们立足中华民族文化,完成自己的身份认同,同时又多了解其它文化,由此才能形成真正的国际视野。


在蓝湾未来领导力学校,赵老师认为历史课堂将变得更加活泼多元。“历史学科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,所以老师在教学中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。只有让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与学养,历史课堂才能更有人文吸引力,孩子也才能深切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。最终来实现老师与孩子的共同成长。”


后记:

未来领导力学校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【“大家”说】专栏,该栏目邀请本校核心课程的“锻造者”们现身,讲述他们的故事和学科的奥秘。


END